記者昨天從王江涇鎮治水辦獲悉,隨著噴水織機污染整治目標“保留的全入網、無條件入網的全淘汰”的全面實現,該鎮噴水織機污染整治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經過長達10余年的噴水織機污染整治,一度在我鎮隨處可見的‘牛奶河’如今已經難覓蹤影。”談及王江涇鎮噴水織機污染整治工作成果時,該鎮治水辦負責人感嘆道。
“衣被天下”是王江涇昔時的驕傲,同時一條條“牛奶河”也造成了今日的隱憂。然而通過一番“壯士斷腕”式的整治,王江涇的水環境治理迎來了華麗的轉身。是什么讓王江涇告別“遍地銀河”?王江涇在治理噴水織機污染時有何“秘訣”?記者昨天走進王江涇,探訪這個正在水環境治理中“浴火重生”的紡織大鎮。
建成織機污水處理站
噴水織機污水從收集管網進入處理站,經過加藥、沉淀等環節,污水進入氣浮裝置中,進入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個環節,隨著氣浮裝置的運行,出水口中排出無色、無臭的凈水。
這是記者昨天在秀洲區王江涇鎮虹北織機污水處理站內看到的一幕。聞源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經理趙翔向記者介紹,這個污水處理站今年9月30日剛剛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占地3.4畝,總投資800萬元,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4000噸/天,累計鋪設收集管網10公里,建設泵站4座,主要收集處理虹北、陽城2個區域共計32戶930臺噴水織機污水。
趙翔表示,這個處理站采用的氣浮技術非常適合處理小規模工業污水,從目前的處理情況看,也達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經過處理后,每毫升水的COD濃度達到60以下,完全符合直排入河的標準,有效解決了該區域內散戶織機的污染問題。”
據了解,虹北織機污水處理站建成前,相關區域的噴水織機散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污水大多直接排入河道,給水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根據噴水織機污染整治工作的相關要求,聞源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這個噴水織機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站建成后,噴水織機戶在入網時須繳納入網費用,同時每個月還要承擔污水處理費。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推進,噴水織機戶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從要求他們入網到自己主動提出入網。以虹北織機污水處理站為例,入網的噴水織機目前已達到930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王江涇鎮治水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探索“中水回用”多贏模式
“經過處理,出水水質可達Ⅳ類,清澈度達到Ⅲ類,這個池子深約4米,我們從上面俯視可以毫無困難地看到池底。”在秀洲區王江涇鎮宇四浜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內,該站負責人指著中水回用池告訴記者。
據介紹,這個總投資50萬元的出水回用工程于2012年2月建成投運,是秀洲區采用生活污水進行中水回用的首次探索。該處理站位于北郊河北側,是全省最大的農村生活污水減排試點工程,工程采用浸沒式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進行處理,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1200噸/天,投運至今,出水水質表觀好于河水,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
整個處理站的“玄機”也就在于中水回用池,處理站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減少處理站外排廢水對周邊河道環境的影響,經區治水、環保及王江涇鎮政府的協商,決定鋪設回用水管,將處理站出水供應給周邊的印染企業進行全回用。經協調,目前已有3家印染企業自愿申報使用此回用水,并愿意承擔回用水管網鋪設費用和今后該處理站的日常運行費用。
秀洲區環保監察大隊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處理站是一個“多贏”的工程,具備多項效益。
“該工程首先可以減少生活污水對河道的污染;其次處理站委托企業運營,還直接減少了王江涇鎮政府對處理站日常運行管理費用的支出;從企業角度說,使用回用水相比直接從河道取水更加廉價,同時,政府還對企業實行用水量獎勵,企業也可以獲得擴大再生產的條件。”
據了解,目前王江涇鎮已有5個污水處理站實現中水回用,接下來,王江涇鎮將進一步推進中水回用范圍。
噴水織機污染治理率達98%
王江涇鎮治水辦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為徹底解決王江涇鎮散戶噴水織機污染問題,今年以來,王江涇鎮再投資3000多萬元,全面推動第三輪8個噴水織機污水集中處理站和污水管網延伸工程建設(其中新建2座,擴建3座,管網延伸3個),新建污水泵站14座,鋪設污水管網54.5公里。
據介紹,截至目前,第三輪織機建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王江涇累計建成20座織機污水集中處理站,織機污水總處理能力達14萬噸/天,累計完成織機戶入網1852戶50312臺。同時,按照“保留的全入網、無條件入網的全淘汰”要求,今年以來,全鎮累計淘汰散戶織機483戶4030臺織機。目前,王江涇鎮噴水織機污染治理率已達98%。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王江涇鎮將在織機污水集中治理的基礎上,對處理站外排廢水進行提標改造,并全面實施中水回用,進一步降低織機污水的外排水量和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