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5時30分前后,41年來登陸華南最強臺風——今年第9號超強臺風“威馬遜”正面登陸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并迅速移入廣東湛江、廣西北部灣等地區,當日19時30分前后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再次登陸時,最大風力仍達到17級,風速達65米/秒,最低氣壓910百帕,風速和最低氣壓兩個代表臺風強度的指標,都超過廣東有臺風記錄以來的極值。
采用明陽風機的海南東南感城風場、茂名中坳風場、茂名電白風場、雷州東里風場和湛江洋前風場所在地均遭受“威馬遜”正面襲擊。臺風過后,經風場一線確認,明陽制造的超過200臺抗臺風型風機、包括SCD3.0MW海上風機,全部完好無損,截止19日12時,除徐聞洋前風場地區因電網損壞外全部投入運行發電。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認為,我國風電設備的整體質量值得肯定,能夠在遭受強勁臺風后仍保持完好無損的狀態著實不易,這表明我國風電產品已經接近世界最優級,部分領域甚至已經超過歐美風電巨頭的同類產品。我國風電設備的研發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得益于企業層面人力、物力、財力源源不斷的投入,核心環節的技術攻關由龍頭企業率先完成,進而帶動了整個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將我國風電行業由低端制造向高端設備制造推進。
以往我國風電產品出口量大并非依靠高超的技術水平、完善的售后服務和完美的系統設計,價格優勢多是中國風電設備的第一優勢,風電巨頭在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技術研發、設備制造環節的投入并沒有達到預期。自我國風電產品在海外連續遭遇到嚴重的“雙反”后,國內風電企業的經營狀況急劇惡化,企業毛利率的下滑在所難免,依靠低廉價格開拓海外市場的策略難以有效落實,明陽風電、華銳風電、金風科技(002202,股吧)等風電巨頭便開始轉變發展模式,在技術攻克環節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完善產業鏈條的同時帶動高質量產品的研發生產,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同時,陸上風電、近海風電、海上風電對于風電設備抗風險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腐蝕性、抗風性、防雷防震等諸多功能都必須盡可能在高端風電設備中加以體現。風電巨頭研發時多次在惡劣條件下進行試驗,對于不合格的產品進行針對性調試,增強產品的抗擊打能力和維護人員的應變能力,進而保障風電項目的穩定性和盈利能力。
我國風電行業正在經歷嚴酷的結構調整、產能優化,整個行業所蘊含巨大的市場容量將逐步得到釋放,中小風電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但風電巨頭依靠良好的技術優勢、完善的產品線、穩固的銷售渠道未來仍將是風電行業的主力軍。(作者系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 新能源行業研究員) (來源:和訊股票 作者:沈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