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平、世界經濟尚待復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于重重困難之中主動求新求變,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全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2032.4億元,利潤總額144.3億元。其中,玻璃纖維紗總產量285萬噸,同比減少1.0%;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總產量約為410萬噸,同比增長2.5%。纖維復合材料產業保持整體平穩運行。
一、玻璃纖維行業
(一)玻纖紗產量小幅回落
2013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產量285萬噸,同比增長-1.0%。面對持續的市場低迷,協會倡導的限產保價、加大技改和產品結構調整的發展倡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巨石、泰山、重慶等各大池窯企業紛紛啟動池窯冷修計劃,并借此機會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和發展戰略,而隨著池窯細紗產量的快速增長,球窯及坩堝拉絲生產企業一方面加大技改,關停落后球窯,逐步向高品質和高性能玻纖紡織紗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積極轉產制品深加工業。下半年隨著市場略有好轉,部分玻纖紗產品價格小幅增長。
2013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310.8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83.9億元,同比增長9.3%。全行業主營業務成本1112.0億元,同比增長15.3%。三項費用中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31.4億元、45.6億元、24.3億元,增速為6.1%、4.6%、6.1%,三項費用仍占企業運營成本較大份額。
(二)玻纖制品業形勢向好
2013年玻纖制品制造業完成投資額202.1億元,同期增長2.9%。玻纖企業通過一體化、差異化、國際化的方式進行增資擴股,由此延伸自身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中如重慶國際通過收購常州宏發,向低碳環保的風電領域延伸,而中小企業中如南康羅邊則力求將企業定位為小而精,向復合材料、砂輪網布方向穩健發展,增加產品規格,安徽同力則依靠產品品種新、規格全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作為新材料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以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支撐,玻璃纖維加工業一定會為池窯生產企業走出低谷創造商機。新的加工工藝、裝備,將為全行帶來革命性的深遠影響。例如:鋪縫技術、裝備,熱塑性工程塑料發展用長纖維、紡織纖維,都將為纖維復合材料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三)產品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
1、進口數量增長,均價繼續下降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數量為23.3萬噸,同比增長14.5%;進口商品金額9.5億美元,同比增長3.8%。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均價4059.1美元/噸,較之去年同期4476.9美元/噸的均價,下降了418美元/噸之多。
玻璃纖維粗紗制品仍保持大量進口,全年累計進口2.02萬噸,進口增長59.4%,而其價格更進一步下降至803.7美元/噸,與粗紗制品出口均價相比低了130.1美元/噸之多。
自2011年1月以來玻璃纖維細紗進口量持續增長,今年全年我國進口玻纖紡織紗制品4.90萬噸,同期增長24.74%,超過2012年全年的進口量3.92萬噸,價格也從去年同期的3196.76美元/噸降至2794.2美元/噸。自金融危機后,產業結構調整使行業發展趨勢轉向制品加工,持續三年拉動玻纖紡織紗的進口增長,同時惡劣的市場環境迫使OCV、PPG等全球巨頭也紛紛加入了低價營銷的隊伍。
2、出口數量降幅趨緩,價格上升,貿易順差9.75億美元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數量為119.1萬噸,同比降低1.60%,較前三季度降幅趨緩;出口商品金額19.2億美元,同比降低1.31%,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均價1613.8美元/噸,較前三季度價格有所回升。在2013年艱難形勢下,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出口貿易仍實現順差9.75億美元。另外,大局上還需要考慮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建設的產能對出口數據造成的影響,所以不能單憑數字的下降判定國內企業競爭力減弱。
2013年玻璃纖維粗紗制品出口量53.4萬噸,同比降低2.58%,出口金額4.98億美元,同比降低5.90%,均價933.8美元/噸,出口均價相對穩定,但進口價格仍低于出口價格,并且價差進一步拉大,使粗紗制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進一步壓縮。玻璃纖維席出口增長較快,2013年出口4.18萬噸,同期增長31.6%,出口金額0.63億美元。
二、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
(一)行業整體情況
2013年我國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處于前幾年高速增長后的相對需求平緩周期。全年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總體產量約為410萬噸,增長2.5%。其中,纖維增強熱固性產品為273萬噸,增長1%;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為137萬噸,增長5%。
據國家統計局對392家規模以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生產企業2013年的經濟效益統計數據顯示:主營業務收入721.6億元,與去年同期716.5億元相比增長0.7%;利潤60.4億元,同期增長4.6%;企業虧損面為12.0%,與去年12.7%減小了0.7%。2013年160家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產量為259.9萬噸,累計增長率-9.8%,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業500萬以上項目投資完成153.1億元,增長率為11.3%。
(二)按成型工藝分類
(1)纏繞制品
2013年纏繞制品總產量70多萬噸,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纖維增強塑料輸(排)水管產品因受項目投資建設放緩、市場無序競爭和問題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致使產量下降,但西北地區項目開工建設優于其它地區,需求增長較快。連續管道成型工藝因其產品質量的穩定均一性受到企業關注并呈發展趨勢。
復合材料貯罐的塔器在石油化工、釀造等領域獲得廣泛認可,需求平穩并部分出口;石油工業用復合材料高壓管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現國內市場銷量下降,國外市場銷量上升的趨勢;復合材料脫硫制品、水處理制品在環境工程中進一步得到廣泛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復合材料CNG氣瓶的增長。
一、玻璃纖維行業
(一)玻纖紗產量小幅回落
2013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產量285萬噸,同比增長-1.0%。面對持續的市場低迷,協會倡導的限產保價、加大技改和產品結構調整的發展倡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巨石、泰山、重慶等各大池窯企業紛紛啟動池窯冷修計劃,并借此機會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和發展戰略,而隨著池窯細紗產量的快速增長,球窯及坩堝拉絲生產企業一方面加大技改,關停落后球窯,逐步向高品質和高性能玻纖紡織紗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積極轉產制品深加工業。下半年隨著市場略有好轉,部分玻纖紗產品價格小幅增長。
2013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310.8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83.9億元,同比增長9.3%。全行業主營業務成本1112.0億元,同比增長15.3%。三項費用中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31.4億元、45.6億元、24.3億元,增速為6.1%、4.6%、6.1%,三項費用仍占企業運營成本較大份額。
(二)玻纖制品業形勢向好
2013年玻纖制品制造業完成投資額202.1億元,同期增長2.9%。玻纖企業通過一體化、差異化、國際化的方式進行增資擴股,由此延伸自身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中如重慶國際通過收購常州宏發,向低碳環保的風電領域延伸,而中小企業中如南康羅邊則力求將企業定位為小而精,向復合材料、砂輪網布方向穩健發展,增加產品規格,安徽同力則依靠產品品種新、規格全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作為新材料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以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支撐,玻璃纖維加工業一定會為池窯生產企業走出低谷創造商機。新的加工工藝、裝備,將為全行帶來革命性的深遠影響。例如:鋪縫技術、裝備,熱塑性工程塑料發展用長纖維、紡織纖維,都將為纖維復合材料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三)產品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
1、進口數量增長,均價繼續下降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數量為23.3萬噸,同比增長14.5%;進口商品金額9.5億美元,同比增長3.8%。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均價4059.1美元/噸,較之去年同期4476.9美元/噸的均價,下降了418美元/噸之多。
玻璃纖維粗紗制品仍保持大量進口,全年累計進口2.02萬噸,進口增長59.4%,而其價格更進一步下降至803.7美元/噸,與粗紗制品出口均價相比低了130.1美元/噸之多。
自2011年1月以來玻璃纖維細紗進口量持續增長,今年全年我國進口玻纖紡織紗制品4.90萬噸,同期增長24.74%,超過2012年全年的進口量3.92萬噸,價格也從去年同期的3196.76美元/噸降至2794.2美元/噸。自金融危機后,產業結構調整使行業發展趨勢轉向制品加工,持續三年拉動玻纖紡織紗的進口增長,同時惡劣的市場環境迫使OCV、PPG等全球巨頭也紛紛加入了低價營銷的隊伍。
2、出口數量降幅趨緩,價格上升,貿易順差9.75億美元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數量為119.1萬噸,同比降低1.60%,較前三季度降幅趨緩;出口商品金額19.2億美元,同比降低1.31%,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均價1613.8美元/噸,較前三季度價格有所回升。在2013年艱難形勢下,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出口貿易仍實現順差9.75億美元。另外,大局上還需要考慮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建設的產能對出口數據造成的影響,所以不能單憑數字的下降判定國內企業競爭力減弱。
2013年玻璃纖維粗紗制品出口量53.4萬噸,同比降低2.58%,出口金額4.98億美元,同比降低5.90%,均價933.8美元/噸,出口均價相對穩定,但進口價格仍低于出口價格,并且價差進一步拉大,使粗紗制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進一步壓縮。玻璃纖維席出口增長較快,2013年出口4.18萬噸,同期增長31.6%,出口金額0.63億美元。

圖1 2004年至今玻璃纖維粗紗進出口均價對比圖
二、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
(一)行業整體情況
2013年我國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處于前幾年高速增長后的相對需求平緩周期。全年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總體產量約為410萬噸,增長2.5%。其中,纖維增強熱固性產品為273萬噸,增長1%;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為137萬噸,增長5%。
據國家統計局對392家規模以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生產企業2013年的經濟效益統計數據顯示:主營業務收入721.6億元,與去年同期716.5億元相比增長0.7%;利潤60.4億元,同期增長4.6%;企業虧損面為12.0%,與去年12.7%減小了0.7%。2013年160家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產量為259.9萬噸,累計增長率-9.8%,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業500萬以上項目投資完成153.1億元,增長率為11.3%。
(二)按成型工藝分類
(1)纏繞制品
2013年纏繞制品總產量70多萬噸,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纖維增強塑料輸(排)水管產品因受項目投資建設放緩、市場無序競爭和問題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致使產量下降,但西北地區項目開工建設優于其它地區,需求增長較快。連續管道成型工藝因其產品質量的穩定均一性受到企業關注并呈發展趨勢。
復合材料貯罐的塔器在石油化工、釀造等領域獲得廣泛認可,需求平穩并部分出口;石油工業用復合材料高壓管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現國內市場銷量下降,國外市場銷量上升的趨勢;復合材料脫硫制品、水處理制品在環境工程中進一步得到廣泛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復合材料CNG氣瓶的增長。